1644年,那是中国历史上超级波折、特别闹腾的一年。这一年,大明叫做崇祯十七年,满清呢,是顺治元年开头,而大顺呢,则迎来了它的永昌元年。这一年,简直就是三个皇上一起管事儿。说到这一年,大明崇祯皇上没了踪影,然后,第二年还没到,又一个皇上也不见了。
直接讲重点,李自成之所以栽了大跟头,主要就是因为大顺的领导层没能跟明朝的那些当官的彻底打成一片,说白了,就是没跟地主大佬们紧密联手。
顺治二年,清朝的正月十六那天,同时也是大顺朝的永昌二年。
永昌元年对李自成来说,简直是冰火两重天,从高峰一下跌到谷底,他的人生就像演了一出大戏。就在那年三月十九日一早,崇祯朝的那个兵部尚书张缙彦,自个儿打开了正阳门,把刘宗敏的部队给迎了进来。到了中午,李自成在太监王德化的带领下,从德胜门进了城,一路走到承天门,再进了内殿。就在同一天,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了。
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后,想叫明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投降,但人家不买账。没办法,他只好亲自带兵跑到山海关,四月二十一那天,跟吴三桂在一片石干了一仗。到了二十二号,多尔衮也出兵了,他们两队人马合起来,把李自成打得落花流水。李自成呢,二十六号逃回了京城,二十九号急急忙忙在北京称帝,可第二天就溜之大吉了。五月初二,吴三桂在定州的清水河追上了李自成,又是一顿猛打,还杀了大顺军的大将谷可成。这下子,李自成只能从山西和河南分两路逃跑,到了七月,他渡过黄河,去了西京,就是现在的西安。
大顺的西京城,就在那东大门的外面。
在“皇道”上,有个中年大叔走来走去,看起来特别着急。没多久,一个“探子”从远处飞快地骑马赶来,一眨眼功夫就到了大叔跟前,翻身下马就跪地说:“皇上,不好了,鞑子兵已经打到了渭南,您得赶紧拿个主意!”而这个“皇上”,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自成。事情是这样的,多尔衮刚进了北京城第二天,就派了两路大军过长江。一路由多铎带着往南打南京,另一路由阿济格带着来对付李自成。阿济格那路人马,再加上吴三桂的军队,加起来有好几十万呢。他们从保德州渡过河,冲破了叛军的北防线,一路经过绥德、延安,眼看就要到西安了。
现在39岁的李自成早没了当年的那股子豪情,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跑。所以,他丢下坚固的城池不管,带着13万大军和上千名官员,还有他最心爱的窦美仪以及好几百名后宫妃子,从蓝田县一头扎进了秦岭山里。打那天起,李自成和他的大顺王朝就算是走上了一条没法回头的路了。
李自成这回又输了,第二次跑到秦岭躲难。记得上次,他被大明那四省总督杨嗣昌追得无处可逃,也是跑到秦岭,结果奇迹般地活了下来,反倒是杨嗣昌自己走了绝路。现在,李自成心里还盼着能有上次的好运。但他这想法可真是想多了。多尔衮不是崇祯皇帝那么好对付的,阿济格更不是杨嗣昌那样的对手。
吴伟业在他的《绥寇纪略》里头写了这么一件事:他们到了蓝田后,就从商州、龙驹寨那条路,经过武关,一路奔到了襄阳。路上七盘坡那块儿,冻死了好多老弱妇孺,人数有好几万呢。
到了正月二十九号,李自成的大部队总算是走出了秦岭山区,抵达了河南的内乡县。这位大顺朝的皇上环顾四周,发现身边的人不是跑了就是逃了,要么就叛变了,到最后就只剩了几百人跟着他。这时候,大顺的襄阳府尹牛佺前来接驾,牛佺他老爹可是李自成身边的“丞相”牛金星。看到自己的亲信大臣来接自己,李自成心里多少有了点安慰。
这时候,有人给李自成出了个主意,说把周边所有的人马都集合起来,再去攻打襄阳。这样一来,大顺军又能凑够二十多万人。只要拿下了襄阳城,他们就有实力和鞑子再干一场。这个主意听起来还行,但问题是,李自成现在已经没了斗志,大顺军的士气也是一落千丈,每个人都怕八旗军怕得要命。
从军事角度看,战马、武器和铠甲都磨损得厉害,关键是还没法及时补上。粮食和其他军用物资也是筹集得相当费劲。后勤跟不上,这仗还怎么打?那时候,清军四面八方都围了过来,追着堵着,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给李自成。他压根儿没法抽身去准备军需物资。
最关键的是,荆襄地区虽然经济繁荣,但它是个四面受敌的地方,对李自成来说,这儿的战略位置实在太差,难以屯兵坚守。荆襄的关键城市汉阳和武昌,都被手握二十多万大军的左良玉掌控着。再看西边,郧阳府被死对头王光恩占着;长江以南呢,又是史可法他们的人马在把守。要是这时候多铎带领的清军再从北边攻过来,那李自成可就真的被敌人团团围住了,到处都是对手。到了那会儿,李自成肯定是必败无疑了。
但如果李自成丢掉了荆襄,大顺最后的地盘就没了,他又得变回流浪的土匪头子。这是大顺军说啥也不能接受的。李自成这边还没动手呢,南明的左良玉那边就先动手了。左良玉听说李自成从西安败退,立马就让手下大将马进忠带着兵马去围攻荆州府。
李自成在邓州驻守时,收到了荆州情况危急的消息。他作为军事战略的高手,不可能坐视不管。因为如果荆州真的失守,那他可就真的走投无路了。但要是去救荆州,他又得舍弃邓州和襄阳。
这种时候,李自成在走之前,硬是把内乡县和邓州的年轻力壮的男子都拉去当兵了,而那些老的、弱的、女的、小的,全给杀了。他还把当地能用的东西全都拿走了,城墙给拆了,水井给填了,连汉江上的船都给沉到水底,生怕清军会用上。这么做就是为了拖慢从北边追过来的清军的速度。结果,内乡、邓州这些地方,变得荒无人烟,老百姓们对大顺朝那是一个劲地骂。
这事儿是牛金星和他儿子牛佺在管的。可李自成压根儿没想到,他刚出门没多久,牛金星这丞相还有他儿子牛佺就人影都没了,最后牛家爷俩到底咋样了,谁也不知道。
李自成在承天府接到报告,说王光恩这家伙,本该守着郧阳,结果却霸占了襄阳府那块地方,局势是越来越糟糕了。到了二月初八那天,英亲王阿济格带着清军,杀气冲冲地就往邓州那边冲。王光恩嘛,打李自成还行,但跟满清干架,他就没那个本事了。一看清军那架势,吓得他立马带着手下投降了。
2月28号那天,李自成带着大军跑到了荆州,荆州这么一来,就成了大顺政权的最后一个老窝。这时候,李自成可真是四面楚歌,北边是英亲王阿济格盯着,东边有军阀左良玉挡着,南边南明军队沿江设了重重防线,西边又是三峡那险要的地界。这种情况下,李自成只能打算往东边突围,只有这样,他们全军才有可能活下去。
三月初七那天,李自成带着一万精兵,从荆州出发,一路开到了潜江。原先定的计划是,先派刘宗敏带着部队直冲沔阳州,好给大军渡过长江清出一条路,最后他们在簰洲湾成功渡江。而守在沔阳的,正是从荆州撤退时左良玉手下的马进忠部队。这事儿一传到武昌,左良玉就愣了。那时候,左良玉也是找了个“清君侧”的借口,离开了武昌,走的时候跟李自成似的,把军事要地武昌给搞得一团糟。可等李自成到了武昌城里头,才发现根本站不住脚。最后,往东走,离开武昌,才是最明智的决定。结果李自成还没想好去哪儿站稳脚跟呢,阿济格就从后面追上来了。
四月二十四号晚上,李自成带着队伍离开了武昌,一路往东逃窜。到了那天,他们跑到富池口这个地方,就是现在的湖北阳新富池镇,李自成没办法,只好让大伙儿安营扎寨,打算歇一晚再继续跑。可谁承想,就在那一宿,阿济格手下的大将哈宁噶,带着两千精骑兵,突然偷袭了大顺军的营地。结果,三万多人的大军,被这两千清军给打得一败涂地,这也足以看出清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悍。
李自成在亲卫军的保护下,玩命冲杀,杀出一条活路,在四月二十九日天刚蒙蒙亮时,逃到了桑家口。那时候,他身旁就只剩下三千多名伤残士兵了。刘宗敏和宋献策这俩人,一个战死,一个投了降。此刻的清军正满世界找李自成呢。被逼得走投无路,李自成只好带着二十多号人,躲进了九宫山的深山老林里。
五月初二那天,在九宫山这块地界,李自成又碰上了好几百号当地乡勇的拦截。他身边的二十几个亲兵骑兵豁出命去战斗,才让他有机会逃跑。他孤身一人跑到九宫山脚下的牛迹岭时,被一个叫程九伯的乡勇头头给瞅见了,程九伯立马喊人过来抓他。就在这紧急关头,一个乡勇抡起锄头就朝李自成头上砸去。李自成一下就被砸倒在地。程九伯见状,立刻抽出刀来,一刀就把李自成的脑袋给剁了下来。
吴伟业在他的《绥寇纪略》里头写了这么一件事:李自成带着二十个骑兵到了通城的九宫山,他让手下的人在山下等着,自己则一个人上山去参拜元帝庙。结果,当地的村民们“误以为他们是强盗”。就在李自成跪在元帝像前祭拜的时候,村民们拿起锄头就朝他头上砸去,一下子就把他砸昏了,“站都站不起来”。接着,村民们一拥而上,“把他的头给砸了个稀巴烂”,李自成就这么死了。
李自成压根儿没想过,自己闯荡江湖十多年,最后竟然糊里糊涂地栽在了一个连姓名都没留下的普通人手里!过了两天,大顺军得到消息赶到通山县,对当地百姓大开杀戒。但这时候,啥都晚了,这位大英雄的时代已经结束了。其实啊,那个程九伯是抢功劳的,李自成到底是被谁杀的,谁也不知道。当然啦,还有人说李自成没死,要么是出家当和尚了,要么是躲起来过隐居生活了。这纯粹是瞎扯。
我是清水空流的扮演者,专门讲述历史故事。等你来瞧一瞧,给点儿反馈和建议。